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基固本,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经济发展强大了,但精神上颓废失落了,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得不到世人的尊敬和仰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引领性的主导作用,必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从国际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现实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凭借其军事、科技、经济实力,宣扬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鼓吹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对抗,在世界上强推所谓的“普世价值”,制造“颜色革命”,引发北非、西亚等国家的动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他们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混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
(二)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正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社会意识形态随之转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破除了封闭保守,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中期加速的新阶段”,“人民生活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国民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新成长阶段”,“改革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进入到以社会改革为主的全面改革新阶段,” 社会的巨大变化必然会引发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的变动。高校思想政治必须要积极回应社会变化之问,为建设好共有精神家园、维护好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贡献力量。
(三)从高校来看,过去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交锋和斗争不力等问题。近代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天朝上国打不过蕞尔小国,从盲目的自大自傲一下子变成了极度的自卑自虐,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到文化思想不如人,向外国学习成为必然的抉择,向美国、向日本、向欧洲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向苏联学习,改革开放后向美国等西方学习,外强我弱,虚心学习别人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已经雄踞世界第二,经济上正在迅速改变西强中弱的格局,但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西攻我守、西强我弱的现象,意识形态领域的冷战并没有结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选派一大批学者赴西方学习科学文化,也带回了西方价值观,特别是近些年我国部分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大学招聘教师,非留学西方名校不要不招,青年教师主要来源留学国外者,这对高校政治文化生态产生较大影响。青年教师和学生中中共党员比例偏低。在一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漠视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唯洋是从,西方理论学说大行其道,把论文发表在国外刊物并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而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传授不够,仅仅当成一般的公共基础课,甚至在一些教材中“失踪”、学科中“失语”、论坛上“失声”。
二、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党的政治领导首先在就是要事关学校办学方向、育人标准、发展稳定等重大问题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令行禁止、步调统一。高校书记和校长要按照政治家和教育家的高标准,力争成为懂教育的政治家和讲政治的教育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带头走进课堂为青年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建设好院系等基层党组织,做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的活动在学校全覆盖。实施“双带头人制度”,像重视学科学术带头人一样,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重视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为党组织及时输送新鲜血液。
(二)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旗帜鲜明地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为黑暗中徘徊的中国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心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正是在这些科学思想和理论指引下,中国革命和建设步入了快车道、超车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的前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力地检验和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为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发挥高校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理论学科。”“切实防止出现一些人担心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 高校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以及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等同于、视同于其他的学科专业,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以及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提到高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力量安排、教育教学资源配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重点保障。对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切实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力军作用,理直气壮地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今年3月18日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是学校的一门关键的核心课程,这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和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立德树人、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政治任务,不是一般的、可有可无的课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数学、物理等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课程,而应先于、高于、优于其他的学科课程,予以重点支持。在安排课程的时间、师资、教学资源等配置上要优先予以保障,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时代新人主渠道的作用。
要把校园的理论讲授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与课外互动,在课堂上把理论讲透,既讲清是什么,又要讲清为什么;在课外要组织好社会实践教学,用鲜活的现实案例教育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把说教说理与说唱抒情等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既有教师的教育引导、理论灌输,又有学生的学思践悟,自我修炼,使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让网上与网下结合混合,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慕课、微课、翻转课等协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要开展集体备课、同行听课、学生评课、讲课大赛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含金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学校的精品课。要把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改变高校思政课教师高高在上、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多采用平等交流、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到课率”“听课率”与“抬头率”。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依据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原则上必须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足额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同时对其定期进修轮训,更新知识技能,提升理论水平。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党政机关或基层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制度,使其能够了解社会发展变化,丰富社会实践阅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看厚爱,在职称评定、攻读学位、评优评先等方面要予以倾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坚持疏堵结合,重在建设和利用,发挥好互联网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坚决防止互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当今世界,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第五疆域”。网域就是疆域,网权就是主权,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已经从现实世界扩展到了网络世界。网络是把双刃剑,必须要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当前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迅速,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截止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 青年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和主力军,青年人在哪里,我们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哪里。“按CNNIC公布的汇总数据估算,‘80后’网民约占网民总体的38%左右,也即是1.84亿人,据此可以估计,‘80后’群体中,触网比例应在73%以上。可见,当代青年的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他们将网络作为社会活动的助手,与互联网相关的活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内容。”
面对西强我弱、敌攻我守的网上思想政治斗争形势,我们要及时进入网上主战场,打好主动仗,解决失语失声就要被动挨骂的问题,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立德树人的最大增量。一方面要健全校园网络设施,丰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时在校园网上发布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科专业课程的网上课程以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在学校官方运营的网站上。要改进创新校园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文字、音视频、动漫、音乐等网上精神产品供给,不断提升校办网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党管网络的原则,把学校网络党建作为核心工作抓起来,推进所有网站党组织全覆盖,让党员占据关键岗位、掌握关键鼠标,使党组织和党员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的审核把关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把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力军放在互联网上。要全面落实互联网用户、固定电话、手机、实名制管理等技防措施,坚决清除网上错误思想。同时要本着共建共享共管的原则,建设好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网络工作队伍,充实加强网络监控队伍和专兼职网评员队伍,培育好一批师生网络评论员,发出正能量的声音,不做沉默的大多数,掌握好网络宣传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6.《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